大数据运用及发展方向2023年11月10日下午,HTH官网地址(中国)官方网站邀请了鲁东大学吴孟泉院长对大数据运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现场剖析,吴院长通过多个成功的项目案例,讲解了现代大数据领域的成果以及今后智能化大数据发展的可利用性及人工替代性等多个问题。
吴孟泉,山东沂水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鲁东大学最美教师,中国GIS协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洋环境遥感、智慧城市、空间分析方法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纵向项目10余项;服务地方承担国情地理监测、海洋浒苔遥感监测、海洋溢油遥感监测等近20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件。获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本科论文2篇;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获全国创新项目7项,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及各类专业竞赛获奖50余项,指导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 吴院长的讲解针对性强,让我们在项目讲解中,找到了未来的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其中项目案例中提到了烟台市高分卫星数据智能解译平台,通过CIS技术+遥感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进行自动遥感数据解译,让我们看到了智能代替人工的雏形,如果在未来多方位数据支持下,多格式、多样式的数据提取将不再需要人工判图,通过数据库即可智能采集,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智能化解译平台,当然,无人机的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平台可应用于中心城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维护、烟台市全域建筑模型制作、自然资源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农业现代化中示范应用等。 另外吴院长还讲解了黄海浒苔遥感监测研究;海上风电、光伏发电遥感环境监测;近海岸资源动态监测;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养殖海域范围提取;海洋溢油监测;烟台市海岸带开发利用变化监测;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成功项目案例。 通过吴院长的讲解,让我们有了行业的危机意识,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使项目与项目的关联度提高,更让我们了解了科技创新大数据发展的未来替代性,我们必须在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思考与突破,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